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,我們常常忽略了身邊的美好。走在街上,當美麗的日落、鮮豔的花朵或一棟引人注目的建築映入眼簾時,許多人可能選擇匆匆過去,而未曾停下腳步欣賞這些美好。然而,對於一位攝影愛好者來說,這些都是不容錯過的瞬間。事實上,捕捉這些美麗畫面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經驗,更對我們的心靈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。
我記得我剛開始學習攝影的時候,因為我拍到燕巢,那種母燕帶食物回來餵食小孩,我拍到流淚,因為我想到我母親還在世的時候對我的愛護,從小對我的包容跟關懷,歷歷在目,拍攝的當下,我好像感受到我母親就在我身邊的感覺。每一次的攝影機會我都會好好享受當下,總是可以看到許多可以激勵我的畫面,並且我的照片也能夠帶給更多人有療癒的共鳴。
「攝影」作為一種藝術形式,已被許多專家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正念練習。正念,一種源於佛教的心理狀態,強調在當下全然地生活,意識到每一刻的存在。曾經擔任路透社、泰晤士報圖片編輯的著名風景攝影師Paul Sanders便是其中的倡導者。他認為攝影讓他能夠完全沉浸在當下,透過鏡頭觀察世界,從而達到一種和平與愉悅的心態。Sanders表示,攝影與正念的結合,讓他在拍攝時能夠排除一切干擾,專注於眼前的景象,從而創作出更具影響力的作品。
另外心理學家Linda Wasmer Andrew亦指出,攝影能夠作為一種正念練習,幫助人們專注於當下的體驗。當我們用相機或手機捕捉那些引人注目的瞬間時,我們的感官和心智會完全集中在所觀察的對象上,這種專注不僅能喚起積極情緒、釋放壓力,還能提升自尊和整體的幸福感。
紐約大學心理學博士Alixandra Barasch領導的一項研究提供了這一理論的實證支持。該研究讓參與者參觀一個虛擬的藝術畫廊,一部分人被允許使用相機拍攝他們感興趣的作品,而另一部分則沒有這個選項。研究發現,能夠進行拍攝的參與者,在視覺記憶、藝術欣賞以及情緒反應方面,表現均優於那些無法拍照的人群。
其實正念攝影並非無條件地追求在社交媒體上的關注和點讚。Linda Wasmer Andrew提醒我們,如果拍照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在社交媒體上獲得認可,那麼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焦慮和自尊問題。我認為真正的正念攝影應該是一種簡單、輕鬆的活動,通過享受當下的美好,幫助我們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快樂。
我常鼓勵跟我學攝影的朋友,把攝影作為一種正念練習,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體驗,還能對心靈健康產生積極影響。通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間,我們學會了專注於當下,從而提升了自我感知和內在的幸福感。因此,下次當你在街上遇到那些令人心動的景象時,不妨停下腳步,拿出你的相機,用你的鏡頭記錄下這個美好的世界。這不僅是一種對美的追求,更是一次心靈的修行。